09.00 to 18.00 週一 ~ 週五

新竹市東區光復路二段101號

大亨以正系類(一)

大亨以正系類(一)

大亨以正系類(一)

論「非正有眚」到「大亨以正」

 

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

天津南開大學區域經濟學碩士

厦門學謙復性讀書會指導老師

金門縣華夏聖賢文化學會常務副會長

頤養膳房有限公司負責人

咸臨書院易經講師

奎元書院山長

    大道無情,運行日月,天行剛健,循環不已,世事無常亦是瞬息更迭不已。《道德經》老子云:「天地不仁,以萬物為芻狗。聖人不仁,以百姓為芻狗。」花開花謝,樓起樓塌,物換星移,皆自然矣!告別動盪多難的二O一九年,己亥年在中美貿易戰之大國博弈、法國抗爭示威活動、巴黎聖母院大火、氣候變遷惡化、大自然反撲野火燒燎原、香港的示威活動、非洲豬瘟、英國脫歐、日本迎來令和時代卻天災連連、沖繩首里城大火……之中結束了這一輪的亥年。無論是天災抑或是人禍,我們都得面對而無可迴避,人類承擔這些無情的災眚,難道都是無故和無辜的嗎?《易經》无妄卦彖曰「其非正有眚」,道出根底的原因,應該都是人類偏差的意念和作為所帶來自作自受的苦果啊!

我們又迎來了二O二O的庚子年,庚者更也,昔日俱往,來者可追,我們如何在變動的境遇因緣之中,中道中節切合時節因緣的「大亨以正」?如何在時間的長河之中「茍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」的歷久彌新?是當今之世的重要課題。《易經》是憂患之書,以惟變所適其要無咎」為處世的核心意旨。《易經》六十四卦,三百八十四爻中,一百九十二個陽爻都用九,一百九十二個陰爻都用六,九為陽數之極,六為陰數之極【註1】,亦即是三百八十四爻皆用其極。《讀經示要》熊十力云:「極有二義:曰中。曰至。」【註2】故用極就是守中道行至德。猶如《大學》所云:「君子無所不用其極。」這個用極之道,似可幫我們找到應對之道!

《易經·无妄卦》彖曰:「無妄,剛自外來,而為主於內動而健,剛中而應,大亨以正,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,不利有攸往無妄之往,何之矣?天命不祐,行矣哉?」

「無妄,剛自外來,而為主於內」:無妄之性乃天之所賦的天命之性,是純天理之性,猶如佛家所說的菩提自性、金剛之性,此金剛之性降衷於天,而為生命之主。猶《中庸》所云:「天命之謂性」。

「動而健,剛中而應,大亨以正,天之命也無妄之誠剛健不已,但需無所住而生其心,事來則應,事去則靜,剛中而能應酬萬變,亨行於一切境遇因緣,而皆中其節以行其正道。正者,上止於一也。一者,元也。故大亨以正即自性天命之行也。猶《中庸》所云:「率(讀碩)性之謂道」。

「其匪正有眚,不利有攸往無妄之往,何之矣?天命不祐,行矣哉?」天理之性人皆有之,本自俱足,在聖不增,在凡不減。然若不能慎其獨也,稍有不慎,即為氣稟所拘,物慾之好惡所蔽,猶如〈大學〉所云:「如惡惡臭,如好好色。」好惡之心皆自然而生,故起心著妄,天理之本性失位,稟習之性當家,其發心非正悖逆天心,則必然有眚而自招人禍,故不利有攸往。若任稟性遂其私慾而往,則何能自天祐之?天命不祐而何之矣?行矣哉?

《論語∙季氏篇》孔子曰:「君子有三畏:畏天命,畏大人,畏聖人之言。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,狎大人,侮聖人之言。」小人心性反覆,無法無天而無所畏懼,皆因其不知有自性天命而不知敬畏也,如對自性天命有所覺悟和覺醒,當可自覺、自知、自鑑、自制,而擁有自我明鑑和自我節制智慧和力量即能率性而行君子之道矣。《論語∙堯曰篇》子曰:「不知命,無以為君子也。不知禮,無以立也。不知言,無以知人也。」知命是君子之要道,本文希望探詢天命之真諦以知天命自性,進而敬畏天命守護自性天命以申命行事而無染無著,以期達到大亨以正,不習無不利之境地

〈坤卦〉六二爻為成卦主爻,坤卦承續乾卦之天道,六二爻是落地成就踐行之功的關鍵爻位,乾卦天道的理想,能否落地的實行,關鍵原則就在此爻,〈坤卦〉六二爻曰:「直,方,大。不習。無不利。」直者,直率其天命也。復性以正,敬慎直內以守其天命,誠心保守此天命自性,而「自性能生萬法【註3】」,盡性以生應酬萬變的合義之方,方者,對治之法也。以合義適宜之方對應於一切境遇因緣方能成其大化也。最終還得無染無著的堅貞「不習」,方能成就無不利之大功矣。猶《大學》云:「如保赤子,心誠求之,雖不中不遠矣!」於此「直性」和「不習」至為重要。

【註1】《易·繫辭上》曰:「河出圖,洛出書,聖人則之」其中河圖將自然數排列在五個方位,陽數由一三五七走到九,九為陽數的極數。物極必反,陽極轉陰,故由九的方位之陰數四二十八走到六,六極為陰數的極數。如下圖:

202004041

【註2】《讀經示要》熊十力云:「易有太極。此言易之為書,建立太極,是為宇宙本體。太者,贊詞。極有二義:曰中。曰至。」

【註3】《六祖壇經•行由品》六祖云:「何期自性本自清淨!何期自性本不生滅!何期自性本無動搖!何期自性能生萬法!」

Date

04 四月 2020

Categories

徐文瞬